如何从小白入手学习质量知识?
首先,打基础(留意这是你岗位的基础,而不是全部质量管理的基础,这个范围太大了)。
再来,就是积累你这个职位的质量专业知识。 第三,就是在工作中培养整体的质量管理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我正在学习的书籍是:《质量经理手册》 小贴士:约翰·布莱克墨的《追求质量》一书中介绍了质量意识的黄金法则: 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对过程和产品的质量负有责任 每个人都需要具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而不是坐以待毙 每个人必须实行持续性改善 每个人都有适当的衡量尺度 产品应该是第一次就合格,每一次都合格 随着质量的改善,生产力得以提高,销售额和利润上升 问题的特定原因必须加以甄别并予以消除,必须减少误差 主管的责任是身先士卒,积极进取,促进团队协作,建立组织使命,鼓励改善,奖励成绩,寻求理解和被理解。主管必须在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 公司里每一个人都应该通过团队协作和积极参与来创造一个双赢的环境 企业必须有与其目标和政策相符的质量任务,而公司的目标和政策则是建立在预防和持续性改善的基础上 当质量管理原则成为真正的习惯时,经营活动将进入持续性改善状态。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其成功将取决于组织成员能否做到:了解变化的原因、了解变化将起到什么作用、成员在变化中所处的位置、预期的结果 相信变化的发起者是按其最佳的意愿行动的 知道重视质量的收益是多于付出的成本的 知道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组织成员也会逐步成为领导者 下面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测试: 根据下面的测试,结合结果判断自己是属于哪一类的人。每小题1分,满分为11分。 1. 对于高质量工作的态度( ) A.我愿意做 B.我不愿意做 C.看情况而定 2.产品生存的基础是( ) A.价格 B.质量 C.服务 3. 时时讲质量的人是( ) A.理想主义者 B.现实主义者 C.光说不做的人 4. 质量意味着( ) A.利润和信誉 B.赔钱 C.浪费时间 5. 个人发展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的关系() A.没关系 B.关系不大 C.关系密切 6.产品的质量( ) A.差不多就行 B.保持一个水准 C.应该不断地提高 7.送给客户的资料应该( ) A.摆放有序 B.让他们自己去理 C.差不多就可以了 8.我和公司的命运是( ) A.公司是老板的,和我没关系 B.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C.我以公司为主 9.顾客的满意( ) A.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总是很挑剔 B.东西卖了就不关我的事了 C.这是我们推进质量改进运动的动力 10. 个人素质( ) A.不用管,只要有钱就行 B.终身提高 C.中等水平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高 11.做事( ) A.给自己做的就要好好地做 B.给别人做的过程得去就行 C.无论给谁做都要尽力而为 建议选项:A、B、B、A、C、C、A、C、C、B、C 你得了多少分呢?看看你是哪一类的人。 1-4分,SOS,你必须进行“治疗”了,你应该对工作多投入一点热情,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标准,否则你就要落后了。 5-8分,你的质量意识水平居于中游,你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质量意识,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完美。 9-11分,你的质量意识非常强,相信你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质量管理涉及范围非常广,研发、制造、供应链管理、服务、销售等公司的各个领域以及他们之间的连接或整合等等。所以,初学者应该基于自己的工作内容,选择主要的方向。最基础的就是这个职位相关的流程、文件、表单,以及行业标准要能够烂熟于心。烂熟于心非常重要,因为在内部人的眼中,质量人员是维护规则的人,如果有人问你XXX,你对答如流,明确说出根据规则该如何操作,规则由此非常清晰的传递,同时别人会非常佩服你,你的威信也慢慢因此树立。
比如做制程质量管理的就钻研Lean、SPC、MSA、各种方法、治具、检验规则等;如果是供应链管理方向,就主攻抽样检验、审核、各种技术规格等;(很多方法可以适用于多领域,初期只管自己的领域即可,熟练后再举一反三)。基本前面提到的文件上就会有涉及XX方法、XX准则,先从这些开始即可,慢慢扩展自己的舒适圈。
对本职工作适应了,对质量管理有初步认识,就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了(请记住,思维是可以训练培养的)。比如了解ISO9001条文、统计知识,甚至是6sigma高级方法等;同时努力去接触牛人,行业资深人士、专家等等,看他们如何看问题、想问题、解问题,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看问题、想问题、解问题的思维逻辑。
以上是建议初学者的学习路径,当然,这三块不是完全孤立,而是相互交叉重叠的,这里只是说个基本的顺序,不是绝对。比如最开始你就能接触到资深人士,那当然就是随时请教,你最开始做的事ISO工作,自然就要先了解ISO。
文章来源于网络